犯罪中止相关论文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
"恢复"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刑事司法实践也不例外。犯罪行为停止于既遂形态后,行为人通过自主有效的事后行为消除危险或者......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因而自动性是成立犯罪中止的......
共同犯罪是犯罪构成结构中的特殊形态,犯罪中止是犯罪构成过程中的特殊形态。刑法分则中个罪的犯罪构成是以单独犯罪、既遂犯罪为......
【摘要】张某、王某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以摩的载客的方式采取暴力当场威胁的手段,强要超出正常价格很多的钱财,既侵犯了被害人......
<正>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都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二者的区别仅在于未完成的原因不同。一般认为,前者是犯罪人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
一、基本案情 某晚甲男在某公交车站附近劫持乙女后,意图进行奸淫,遂用暴力将其制服,在抠摸其阴部时发现乙女尿便失禁,顿觉恶心,遂放......
19岁高中生李席因犯抢夺罪,被河南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1000元,令人十分惋惜。 据了解,李席家境贫寒......
随着各种类型的国家考试日益增多,考试作弊行为愈演愈烈,不仅侵犯了其他考生的公平竞争权益,败坏了社会诚信、公平、正义,还损害了......
一、从一个案例说起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李某为杀害张某准备了菜刀并邀请王某帮忙。一天夜里,李某、王某在张某必经的小巷将张......
近年来,恐怖活动犯罪肆虐全球,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我国也频繁遭受恐怖活动犯罪侵扰。为了有效遏制恐怖活动犯罪,《刑法修正案(......
危险犯中当行为人实施了危险行为并造成了危险状态,在实害结果出现之前行为人积极消除危险状态并避免实害结果发生的行为,能否成立......
我国刑法中至今尚没有关于共同犯罪中止的规定,尤其在有效性的认定标准上,理论界观点不一致,致使鼓励中止,预防犯罪的刑事政策作用......
共犯脱离是具备独立定位的理论,与犯罪停止形态分属不同领域.融合规范的因果关系遮断说和共谋射程理论说,共犯脱离的判断标准分为......
犯罪中止成立的两个要件为中止行为和中止自动性,其中中止自动性更为重要、争议最多.关于中止自动性的学说大体有客观说、主观说、......
共同犯罪中由于犯罪的整体性以及各个共犯人的主观认识、行为的不同,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存在较大争议,在司法实......
犯罪中止,又称中止犯,是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未完成犯罪的形态之一,是近现代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随着世界刑法理论由客观主义向主观......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的犯罪中止,按照行为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预备中止、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和实行终了的中止。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和实......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中的有关规定,部分共犯人犯罪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过程中,部分共犯人在自动放弃自己的犯罪行为的同时,还有效地防......
犯罪中止是在世界刑法理论由客观主义向主观主义演进的过程中,而逐步确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制度。在整个刑法理论中,犯罪中止占有一......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是由各共同犯罪人经过分工,互相配合、协同,最终达到犯罪目的的。与单独犯罪相比,共同犯罪更......
目前,大多国家都有对共犯脱离的研究,尤以日本学界的研究更为透彻。共犯脱离理论的提出是因为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着部分共犯为阻......
本文从现实案例中所面临的司法困境出发,详细讨论了以《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为例的准抢劫罪的各种停止形态的判定标准。本文正文包......
我国刑法学在危险犯的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相比刑事立法不断新增危险犯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社会风险而言,理论研究的力度偏弱,总......
《放弃重复侵害行为问题研究》全文共分前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前言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介绍,首先是研究意义,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司法......
犯罪中止理论一直为论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是个罪犯罪构成中的行为要件。刑法分则中规定的行为要件的多样性决定了个罪中止的多样性......
传统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标准仅采用心理的判断方式,会存在大量符合心理标准但却不应当认定为犯罪中止的案件,不当扩大了犯罪中止成......
伴随着刑法理论研究重心由行为向行为人的转变,主观犯意逐渐取代客观结果成为刑法学界关注的焦点。犯罪中止形态理论体系应运而生。......
【摘 要】危险犯既遂后可否成立中止问题一直困惑着理论界与实务界,内地刑法立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而澳门地区刑法却给出了明确的......
3月5日我看到那条寻找小皓博的微博,顺手转发了,想着小偷也许会把他放在路边或医院,或将其拐卖到其他省份.万万没想到仅仅36小时后......
关于危险犯能否成立犯罪中止,在国内外的刑法理论上存在很大的争议,出现了各种学说主要有危险犯既遂说、危险犯中止说、实害犯中止......
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均规定了犯罪中止制度,二者的具体规定存在诸多差异,且各有所长,本文从对犯罪中止的认定、立法方式、共犯中止及处......
危险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导致了某种特定的危险状态出现,这种危险状态是犯罪成立条件之一.危险犯应当成立犯罪中止,但不是成......
对于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国《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
摘要犯罪中止被誉为是刑法人道性一面的彰显,几乎个个国家的刑法中都有关于犯罪中止的规定。但是具体的成立标准还是有差别的,关于......
摘 要 部分中止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但是否承认部分中止的观点尚不统一。本文认为应当站在结果无价值的立场上承认部分中止。部分......
犯罪中止自动性理论的主观说与客观说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只考虑外部障碍的物理作用,后者还要考察外部情况的改变给行为人带来......
犯罪中止是犯罪未完成形态中非常复杂的理论,我国刑法只对单独犯罪中止做出具体规定,在理论方面共同犯罪中止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将......